首页 > 专栏

【专栏】你凭什么相信并选择一个P2P平台?

秋源俊二 · 零壹财经 2016-10-18 08:31:04 阅读:6578

关键词:信用中介坏账担保风投风险

一 刚刚考完了注会6科,连轴转,整个人还比较懵。趁着还书生气息还冒着烟,记得一些干货,把相关书本上的方法,赶紧移植运用到熟悉的P2P行业来。 或许会有些生涩,也可能不那么接地气儿,但科学的分析方法,尤其是相对完整比较成熟现代化的注会审计思维,应该会给予诸位一双明亮的眸...



刚刚考完了注会6科,连轴转,整个人还比较懵。趁着还书生气息还冒着烟,记得一些干货,把相关书本上的方法,赶紧移植运用到熟悉的P2P行业来。

或许会有些生涩,也可能不那么接地气儿,但科学的分析方法,尤其是相对完整比较成熟现代化的注会审计思维,应该会给予诸位一双明亮的眸子,来判别清一些问题。



在开始今天的一个话题前,先给大家普及一个物理法则——First Principle。

这个原理来源于物理学,意思是说一切物理推演回归到最本质的量子力学计算方式。中间不使用或尽可能少用相关的推导结论。简单来说,这个概念要求在认识事物的时候,回归问题的本源而不是当下的状态,思考问题不要建立在一定推导、演绎的基础上等。

这个概念在埃隆?马斯克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例如当年大家都说电动车领域看着前景很广,但实际很困难。因为大家的假设都建立在目前的电池成本、技术或者实用性安全性等。而马斯克不一样,他对问题的分析不建立的这个基础上假设上,要造电动车,先建立在电机和电能转化上,分析如何让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基础上。从这个角度思考,打破目前的思维惯性,获得蓝海战略区域,最终获得成功。马斯克目前的Spacex也是建立在这样的思考基础上进行思考的。



放在当下P2P行业,对平台的分析和判断不能建立在是平台是否获得风投,是否提供担保,坏账率高低、广告营销怎么样。当我们建立在这个假设的基础上时,往往都落入平台陷阱里,因为“平台本身也会进行这样的演绎推导和验证”,所以你得到的结论是有缺陷的。

思考P2P行业本源体,有两个问题:

1、我们愿意借钱给一个人,之所以不担心赖账,主要依据是什么?

2、这家公司究竟是信息中介还是信用中介?中介的类型是什么?



针对第一个问题:在什么情况下,你愿意借钱给别人?

生活中的我们,无非根据这四点:

对方是否有足够强大的挣钱能力?挣钱多,不担心还不起。

是否有足够的多资产?没有挣钱能力,还可以变卖相关资产。

个人性格人品如何?人品好,性格正直,不逃避,即便他现在还不起,以后也会还。

外部支援情况?如果他有一个有钱的父亲或者哥哥或者姐姐,或许会帮他还款。

这几点中,具有前两种条件之一,我们可以直接借款,不必担心逾期;后面两种情况,可能会发生逾期,但不会赖账。当具有以上四个条件之一,我们都可以考虑借钱给这个人。

相反,我们看他穿什么牌子衣服,长得是否好看,身体是否很健康,对于判断是否借款这个决策,是毫无用处的。



针对第二个问题:了解什么是信息中介。信息中介本身的含义是提供买方和卖方需求信息,而不承担经营风险。例如淘宝、58赶集、美团等,我们可以认为是信息中介;而京东、银行等,则不是,他们往往承担着信用中介的功能。

回到P2P行业,由于官方定位在信息中介,但实际情况不是这样的。原因在于这些平台提供的项目,投资者们根本了解不到相关借贷项目的完整信息。项目的相关信息都是经过P2P平台有选择性展示的,是残缺的、是不完整的。也就是说,P2P平台帮投资者承担着部分筛选项目职责。

在这样的背景下,P2P平台本身,履行着项目筛选的职责,然后他们试图销售推荐相关产品,其整个过程,均由平台引导。投资者在这个过程中,基本是平台发布什么标的,投资人就选择投资什么标的,本身没有选择空间和自主权限。在淘宝这个信息中介中,你的决策行为是这样的吗?

在实际经营过程中,P2P平台由于承担筛选职责、推荐职责,产生自我评价(自己评价项目),平台独立性受到损害,所以P2P根本不是信息中介,它更多履行的是信用中介职责。

基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原则,我私底下认为,P2P并不是信息中介。但明面上,还得附和官方“信息中介”的说法。

况且存在反面案例,全球鼻祖zopa就是典型的案例,至今难以快速起来,就在于投资人花费太多精力,挑选项目,非金钱成本太高,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这也说明信息中介这种模式,发展不起来是有原因的。



基于对于平台承担了信用中介的功能,投资人可以把自己的投资理解成把钱借给了平台,让平台本身完成实质性筛选,最后投资只是点个头而已。

基于上面对于我们采取第一法则分析,分析了为什么借钱给别人的标准。在平台身上也适用。

这也是目前市面上使用最多的判断。

分析资本情况:分析注册资本、公司资产、行业排名、成交金额等

判断外援角度:接受风投情况、是否有很牛的大股东

判断性格:查一下平台在全国信息网站的情况、工商登记等

但大家普遍疏忽了我们对它未来盈利能力的分析。这也是我以前很少考虑的角度。(目前我在思考中,回头专门写一篇相关文章)

至于那些看营销,看公司装潢的,就如同看你是否长得好看,对于判断是否借款,没什么卵用。



基于上面的过程分析,我认可了P2P平台必须帮助投资人履行相关筛选信息的职责。现在的问题是投资人该如何判断这家平台是否履行相关必要的流程,来控制风险呢?

换个说法:投资者是委托人,委托你P2P平台帮我筛选项目,你是否执行了必要的手续来降低风险?平台是否完成了投资人对其的信托责任。

我们该了解平台相关手续或者流程执行的怎样,这才是分析P2P平台是否靠谱的本源。



由于投资人时间有限,不太可能去亲自跑到P2P平台公司。即使有,也是非常少的一部分,而且这类人投资额度比较大。也就是所谓的实地考察吧。

在这里,提一个审计概念——穿行测试。这个方法是指:

在审计时候,为了了解企业平时究竟怎么运行的一种方法。说白了,就是任意挑选你要测试的目标,把流程重新走一遍,判断企业在处理业务时,过程是否存在漏洞。

放在P2P平台,意味着你亲自去尝试借一笔款项,看平台在什么条件下接受你的申请、需要查看到信息,当然你也可以去试图发出一些假信息,去迷惑相关人员。自己在沟通过程中,看自己是如何网上申请、提交了什么资料、如何对你进行电话风控的、放款流程以及实际的利率情况。

当投资人进行了这些活动,发现自己都可以找到漏洞,这家平台当然对于筛选责任没有履行好,平台能够靠谱吗?

当然,穿行测试仅仅只是了解而已,证据不充足,但基本也够了,极大的降低损失概率。要获取实质性证据,还有其他工作要做,后续我再写吧。

作者 秋源俊二 微信公众号 QYJEQYJE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陆家嘴》交流会第6期(共14篇)

2022第一届中国数字科技投融资峰会(共43篇)

2019年数字信用与风控年会(共15篇)



耗时 395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