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消费金融

圆桌激辩:消费金融是谁的盛宴?

消费金融 零壹财经 零壹财经 2016-09-22 阅读:2352

关键词:消费金融

各位嘉宾认为,无论市场有多大的空间和前景仍然需要我们做艰苦的工作,用一种比较轻松的来做消费金融这个可能性不大。

9月22日,2016中国消费金融高峰论坛在北京富力万丽酒店正式开幕。本次论坛以消费金融的发展、创新合作为主题,聚集消费金融业内大咖在22、23日两天内展开讨论和研究。

零壹研究院院长李耀东、中国信托商业银行副总裁李章伟、马上消费金融首席技术官蒋宁、聚宝汇创始人夏骜毖、米么金服CEO朱剑文和恒丰银行海外发展部总裁以“消费金融是谁的盛宴”为主题进行了讨论。

以下为圆桌实录:

李耀东:我们看到这个论坛的代表性非常突出,我们有银行业的从事消费金融的高管,有保险公司的,有消费金融公司的,还有分期服务机构的,今天我们主题是消费金融是谁的盛筵?其实我们可以看到从前年去年到今年消费金融热度越来越高,千军万马冲消费金融认为我们有很广阔的潜力,市场大有可为,我们不同的机构对消费金融市场怎么看的,到底有什么样的情况,有什么样的优势,包括我们消费金融怎么发展有哪些价值洼地值得我们推广开展业务,大家先自我介绍一下!

李徽徽:我是李徽徽,我们银行现在也在做互联网金融投资,去年我担任恒丰银行消费金融的CEO,去年也在积极的筹备消费金融牌照,现在已经股东到位,现在向银监会提出申请,今年下半年或者明年年初消费金融牌照就会拿到,我们会进行消费金融的筹备。

蒋宁:我是马上消费金融蒋宁,我之前在日本工作和学习,主要做信用卡和日本的银行,回国之后做量化交易外汇,然后做保险,在保险里面做了很长时间,现在又跨入到消费金融领域。

夏骜毖:我们聚宝汇隶属于海航集团,刚刚涉足互联网消费金融领域业务,我们现在的业务线涉及到P2B的投融资,金融产品直销,资产交易,消费金融这块海航集团跟邮储银行合作设立了公司,去年跟凯撒旅游有过很好的合作,也坚定了我们往消费金融转的信心。我们在整体的互联网集群发展下我们会部署网络小贷,第三方支付,这些公司在陆续的设立,网络小贷的业务已经上线了,后续会对公众开放。 

朱剑文:我在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待了10年,在支付宝待了三年,在陆金所待了一年半,现在米么金服是以前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的兄弟们一起搞的一家创业公司,我们是专注于做线下消费场景的消费金融公司,我们最主要的消费场景就是医疗美容,占了我们新增交易量的90%以上,占了总资产余额的70%以上,男生借钱一个人借一个人还,女人借钱一个人借N个人还,我们的风控算是运气比较好,从去年的下半年开始做到现在,90天以上的逾期率,按分子是逾期90天以上的应收账款余额,分母是当前的应收账款余额,目前是千分之八。

李章伟:我是中国信托商业银行的李章伟,目前我们银行在中国也在筹备消费金融公司,我们中国信托银行目前在取得牌照当中。

李耀东:米么金服的朱总讲了一个千分之八的逾期率可能让很多人羡慕,作为这样一个消费金融对线下的市场有什么样的看法,为什么我们在线下依托行业获得比线下更好的效果?这块有没有经验可以分享一下?

朱剑文:其实我们也是走过一些弯路的,我们公司2014年6月份成立,花了半年时间搭系统,我们的6个人的高管团队,5个人来自于招行信用卡中心,我们的CEO写了招行信用卡中心的征信系统和申请评分卡;我们的COO写了招行信用卡中心的行为评分卡。我们做的第一款产品是信用卡余额代偿,这款业务在美国是比较成熟的业务,就是相当于用比较低的利率从银行那里买到比较优质的信用卡资产。但是在中国信用卡业务现在已经被玩的很烂了,中国人比较擅长迅速把一个业务做烂,不良客户只要看到有信用卡代偿的业务就会钻过来。他已经把它的信用卡刷爆了,他们没有任何融资渠道,把信用卡刷爆之后拿其他机构的代偿资金再去还款释放额度,然后再刷爆、提现然,相当于变相提升额度。后来发现了医疗美容行业,可能很多人觉得这个行业把握不住。但是我们测试下来发现这个行业真的太好了,这个行业的交易纠纷会比培训行业好很多,就算有纠纷,医院也因为注重品牌,所以一定会积极处理到客户满意为止,这个行业暂时因为没有太多的金融渗透,这个行业的水还比较干净。可能在半年到一年之内这个行业不会太坏,在风控上我们与其说信用建模不如说反欺诈,现在中国消费金融的大部分风险最后看下来都是欺诈风险,我们第一有真实消费的场景,客户需要上传手术的合同,载明项目和金额,这些东西要看到,这个钱是打到商户,客户拿不到现金,这是一个服务不是实物,所以套现的机会比较小,这是我们商业上的考虑。

李耀东:朱总提到信用卡的问题,信用卡是银行传统的消费金融的业务,我们在座的大部分嘉宾是从银行出来的,银行有了信用卡的业务,又来发展消费金融的业务,他们两者有什么样的区别?脱离信用卡来做消费金融业务有什么样的想法,请两位银行高管来讲一下。

李徽徽:信用卡在银行的发展在新加坡最低标准是2万的工资,如果达不到就不能发信用卡,如果不能满足信用卡人群之后产生的消费金融渠道。我们定义海外消费金融是一个普惠金融的概念,中国这个概念出现了大致的飞跃,而不是消费金融是信用卡的辅助,消费金融在中国的定义是把信用卡的场景延伸到更广泛的人群和更广泛的场景当中去,消费金融把信贷产品和价值定位让更多人享受到,消费金融是信用卡的延伸,帮助中国实现内需转型的重要的通道。在信用卡和消费金融发展模式上基本上大同小异,有一点不同就是传统信用卡运营的时候,运营成本相当高,包括我们的信贷成本,包括我们的市场运营费用获卡成本都很高,我们怎么把我们的成本进行优化,信用卡存在刷卡环境,某些方面需要很强的,包括很强的人群做这个事情,所以使得它可以专业化和精细化分层。每个消费金融公司都有自己的端的消费金融公司,留学的消费金融,教育的消费金融,都可以培育一批消费金融出现,很多东西在于第一有场景有数据,他可以把成本压低到最低,所以在消费金融性公司在中国的模式是场景化专业化结合场景数据和平台把商业模式做的更精,跟信用卡的运营模式有一点不同,我就补充这两点。

李章伟:我谈一下消费金融的定义是什么?每一个人对消费金融的定义不相同,你提供消费的额度满足消费的需求就是消费金融,需求面必须辅助消费者,供给面包括金额小额度低期限短等等,消费金融和信用卡都是消费金融。第二台湾发展来看,我们最初定义为了支付,预借现金,大家做到百分之百额度就做烂掉了。第二块信用卡获客成本相对高,它里面有客群和分期,不管12期24期一定会还完,下放之后可以做到普惠金融,金额有别于信用卡可以做到更大。你越来越做的偏离它原有的定位,就让消费者产生比较错误的使用和误用,产生现在的状况。

李耀东:消费金融更多的依托场景需要做垂直和细分,作为专业的消费金融公司,马上消费金融在这块开展业务也有两年时间了,大家都想问这里转,也存在业务上非常难做的地方?请您来分享一下!

蒋宁:刚才李行长发言对我来讲非常受启发,消费金融一定是高度精细化和专业化的行业,要么分客群要么分行业要么分场景。中国有2亿人有征信记录,传统的征信风控都是基于有央行征信记录的人群,这个现状三年之内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消费金融更多面临一些没有征信记录的人怎么开展你的业务?专业化和精细化可能给消费金融公司提供一些帮助,刚才朱总提到的理念,你只要定位人群定位行业,你面对没有征信记录人的风控可以打造自己的风控模型,把风控的做法能够做成熟,可以在整个领域里面做的很好。马上是一个线上线下结合,其实线下相对风险可控,刚起步的消费金融公司从线下开始起步是非常稳妥的方式,线下有很多的风险专员可以做一个初步的审查,哪怕它没有征信记录,你跟它的沟通可以做疑似的判断,这是非常可控的模式。但线上来讲面对巨大的机会,这个机会背后要付出的努力也是巨大的,比如说风控,没有特定的行业没有特定的人群,这个风控模型需要很长时间能打磨的比较成熟。按照1:100坏账额的比例要不断的实验验证人群的特征,专业化精准化分行业线上线下这是各个消费金融公司未来的战略,但是毕竟它是对人群进行风险定位的,但是有没有可能跨越行业,如果抓到人群不管线上还是线下,对人的风险结合大数据的技术做一个精美的评价可以走出精准消费金融的模式。消费金融领域你仔细看有几条线:商品端有具体客户购买服务的场景,还有现金贷还有循环额度一定是从商品端开始一点一点的开展现金的业务,你要走这个模式未来对整个IT内部架构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刚开始的话,如果选择特定的行业这些问题对你来讲负担比较低,很快构建你的商业模式有一定的发展,如果选择另外一个问题全行业线上线下结合,可能在技术上风控上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李耀东:我们很多时候优选渠道反而是线下的,涉及到大量的获客成本,这个是否说明我们可以做线下行业可控性比较高的业务?

蒋宁:你可以先找到一些行业,如果采用互联网的模式比如说美团和阿里,你可以构建一些第三方的方式和合作可以快速的建立线下的队伍,长久来看线下的队伍一定用科技的手段才能使线下的成本降低,如果获客的话就知道这个地区的人群有一些特点,这需要大数据的分析,高效的构建你地推的模式,如果采用互联网的模式成本是很高的,这背后科技有很大的力量,使获客成本降低,这是每家消费金融在科技上要考虑的因素。

李徽徽:跨行业的东西可以做,消费金融就是以消费为目的,培育你的客群才是最重要的,第二阶段把你的客群梳理好之后,你搞旅游,旅游者肯定有一些延伸消费的习惯,可以买一些相机,你可以做消费分期,可以以人群延展消费习惯这样就可以跨行业。但是从管控上是拟定这个人,你知道它是什么样的人可以延展到其他的行业以及其他行业的消费,再发展到更广泛的行业,这块按照消费金融公司发展途径先做专业化,满足以行业人群客群扩展到其他的行业这是一个发展模式。第二你说的获客成本,中国的信用卡我们计算过单客的获客成本是200-260元左右,因为大数据和技术已经很成熟,线下获客是结合场景做批量获客,而不是单个获客,我觉得消费金融公司一定要找到战略合作伙伴,如果你搞医疗就找医院合作,从某种程度上可以降低获客成本,增加你的获客精度,所以应该做战略获客而不是单个获客。

李耀东:我们感谢李总和蒋总,他们做了信息量很大的分享。我们做消费金融是受了阿里京东巨头的影响,希望做互联网消费金融,但是这些方面是否存在一些机会,还是有更多的陷井,两位的分析可以听出一些味道。另外李总提到我们做消费金融,虽然是C端的业务,但是拓展途径不一定面对C端,可以利用更多的方式可能获取更多的效果。那么像聚宝汇这边我们也是做2B的,在消费金融这块有什么经验?

夏骜毖:我们虽然是做P2B,在互联网金融涉足比较早公司,但是在消费金融还是比较浅的,但是我们有我们的优势,各位银行从业者,消费公司来讲,聚宝汇是从传统金融转型做互联网金融的,一个是场景一个是风控第三是资金,从海航集团整体布局来看,第一就是场景,海航在20多年的发展中,有超过一千驾飞机,有超过一千条的航线,我们的旅游产业有超过3000家的旅行社,包括我们的母婴电商,我们的跨境电商,我们的虚拟运营商,这是线上的一些。另外我们在互联网生态的布局也有考虑,目前海航集团入资的也有很多互联网线上的公司都是线上的场景,传统的大的产业集团还是有一定优势所在。第二从征信风控角度来看,聚宝汇是隶属于海航资本,是海航集团的金融产业旗下,现在有30多家成员企业,涵盖金融各个领域,我们的风险的管控能力还是可以体现的。聚宝汇一千万客户和300亿的交易规模来看,我们风险控制是零逾期零坏账,另外从海航20多年数据的积累为我们今后拓展的消费金融领域业务也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我们在技术层面在数据层面有很多合作机会,这也是我们在征信和风控方面的优势。第三层面就是资金,金融机构有它的优势有获取低成本资金的渠道,从这三个方面来看我们比较有信心往消费金融领域拓展的。 

李耀东:我们感谢夏总。刚才非常深入的介绍了消费金融机会的看法,消费金融一般来讲额度低一些,它小微密集,对于这样的业务额度低,希望通过更多的技术手段不断降低我们每一笔业务的成本,对大数据对消费金融风控的技术谈论比较多,我的感觉存在一些分歧,我们的大数据基本上成熟了,我们给它做小额的风控没有什么问题,另外可能还会差一些,那么这个问题请各位嘉宾做一些分享。

李徽徽:我的演讲里面谈了一个挑战,高科技与传统技术的结合点,高科技很重要,能降低我们的运营成本,但是传统的信贷和反欺诈的手段人为的判断还是很重要的,消费金融发展到今天是一种密集型小微型的,很多消费金融说我没有催收团队只是短信催收,因为额度很小,从某种程度上我们觉得这个没有什么大问题,但是如果你定义某个人群或者某个领域,那么这个人群出现问题怎么办?我们认为在控制我的交易成本的同时,我们应该想到怎么结合传统的信用风险包括反欺诈的评估手段嵌入到高科技里面。我们也想用人脸识别,我们跟一家公司谈了一下,他们说谈人脸识别率99%,但是1%识别不了,因为双胞胎很难识别,第二整容的无法识别,在高科技手段的时候中间还是有一些纰漏,这就需要人为的干预。我们消费金融发展的同时,应该兼顾到高科技的应用怎么做优化,这两者不是取代而是结合做最优的配制。

蒋宁:我们构建的模型是希望跟线上的基于大数据的模型没有完整征信记录的人模型做一些学习和比较,线上需要一个没有征信记录的人群尤其在现金贷的时候这是巨大的挑战,这个模型需要结合传统的风控技术,包括风控和反欺诈的技术都是适用的。我非常认同单纯依靠大数据技术是非常难的,你刚开始没有好的种子只有坏的种子,好的种子从哪里来,这是值得考虑的问题。这也是用大数据做风控的很艰巨的挑战,马上做一家持牌公司,线上线下抓住客群的风险特征进行战略销售,但是这个时候我们要跟一些公司合作,比如说跟数据公司合作的时候,一种是有数据,但是数据如何获取,作为一家持牌机构来讲是无法合作的,第二是有有模型号称说从海外学习了先进的模型技术,这些技术不是一蹴而就的,一定要经过样本不断的完善,它没有贷后表现的,它只能作为服务商跟我们合作,我们接触到的合作伙伴这种类型比较多,它有模型没有数据没贷后表现,它的模型用起来无法在真正场景当中使用的。第三类是高度平台化的公司比如说BAT,我们都有合作的,这样的公司来讲也面临挑战,它要证明征信模型的可解释性,你是不是基于客户认同的前提下你基于这些数据做的模型,这也是说我们跟BAT这样的公司竞争的时候,我们觉得还是有优势的地方。他的征信可解释性是有很多挑战的,如果想把这个风控做好面对三种有数据的有模型的有平台的,你结合公司的定位以及客群定位构建,结合传统再结合大数据的基础打造你的风控模型,这是很重要的要点。

朱剑文:我们现在目前接的全国主流30家征信数据源,我们主要有4个风险管理引擎,一个是客户评价体系,一个是商户评价体系,一个反欺诈体系,一个是贷后追踪体系。客户评价体系除了看银行征信信息还会看互联网的数据,我们跟芝麻信用也有合作,我们也做了自己的评分,在我们的“么么贷”公众号里,你输入自己的手机号码,会出现五位数字,这大概就是你可以借到的钱。另外我们通过银联的数据看一下商户交易额是否真实,通过大众点评看一下大家对商户的评价是怎么样的,所有这些都会看,也会有一个动态的调整,我们标榜自己要打造强有力的非面对面及时授信能力。另外就是反欺诈,我们用了社交图谱的技术,看一下商户的法人代表和申请客户,以及市面上的不良贷款中介是否有关联关系,如果有,那他可能就是深度金融渗透的客户,他来做一个消费肯定是有问题的。再有客户贷完款后有一个物理位置的变化,我们也会做追踪,以上这些是我们在数据方面的一些应用。

李章伟:我们台湾是以线下推广为主,我们经营效率要持续改善,我们十年前就做到无纸化的传输,他所有的资料流和资讯流都可以做到及时处理,审批人员搭配系统依照评分等级,通过这样的搭配评分系统的串接会降低获客的成本。我觉得线下不一定比较高,因为把其他的因素都考虑进去,线上的通过率比较低,审批成本比较高,第二线上信用风险成本比较低,另外风险决策里面我们做到自动化,我们有推测客户的收入,台湾的收入不像中国大陆这边多,我们让这样的客户收入的减少提高申办的成功率,今天早上申请今天下午核准。我们的过去现金卡产品大幅度的变动,额度的动态控制更困难,这里面要让客户感到额度动态的变化,这是我们台湾方面的经验。

李耀东:时间关系,我们没有时间继续了,各位嘉宾的观点有几个大致的思路,我们想完全依托互联网也好,依托大数据自动化的技术想轻易的把业务完成是不现实的。第二如果沿袭传统的做一些O2O的业务,做线下的业务进行大面积的扫接成本也很高,不适合做一些P2P借贷等模式进行的,线上的话会遭遇到很多的限制,线下也要更改商务运营的模式,上下两头说明很重要的问题,我们希望采用一种比较轻松的来做消费金融这个可能性不大。无论市场有多大的空间和前景仍然需要我们做艰苦的工作,包括商务运营,包括模型优化,试图把自己作为连接方轻松把消费金融的事情搞定目前来看还是不现实的。各位资深的对涌入消费金融领域的同仁给了一些忠告,最后请各位嘉宾给创业者新进入人一些忠告!

李徽徽:结合我演讲所提的FinTech,核心还是互联网,搞金融的人士一定要把信任放在心里面把风险控制放在心里面,中国金融创新发展非常迅速,但是在互联网金融,包括金融创新的同时,不要忘了金融的本质,风控数据包括很多的产品一定要以客户为中心,要做到很好的管控,不管是做到资金端还是资产端还是获客端一定要做好,不管是传统的金融机构还是新进入的金融机构一定不要忘记自己的本职,金融一旦出事一定是影响国民经济的大事,对于金融从业者不要忘记咱们身上的责任。美国的次贷危机台湾的双卡危机都是给我们很深刻的教训,我们不要忘记金融的本质,这是我的经验。

蒋宁:我非常同意李行长的见解,消费在先,科技在后,平台化的互联网技术,产品差异化的设定能力,能够有一个高效的运营能力,也是以数据为支撑的,你才能够以最低的成本,按照客户能接受的定价方式在交易场景下能够传达给他。在中国尤其移动设备在全球压倒性大潮下,场景用科技的手段高效的把金融产品送到消费者,这里面有很多的工作要做,我坚信这是非常好的行业,也是科技可以起到重要影响的行业,当然也需要很好的探索。

夏骜毖:两点体会:第一消费金融这个领域非常看好,无论是细分垂直领域,还是传统的行业,航空旅游行业还是要分析自己的优势所在,这个要跟别人差异化的竞争,第二我非常同意蒋总的观点,消费和科技的结合,它都离不开数据和创新的依赖,金融本质是风险的控制,在传统和新兴领域无非是数据和科技的创新。 

朱剑文:互联网金融公司就是金融公司的上班时间和互联网公司的下班时间,消费金融有两点,消费追求体验,一定是客户对你的要求非常高,客户5到15分钟就要求你给它一个授信结果,否则你晚了,她的消费冲动就没有了。但是金融方面又要求我们非常的严谨,所以如果有这两块消费和金融的要求,你可能觉得很难平衡,但是真的需要平衡的非常好,我个人感觉消费金融真是一个大蓝海,大家还是要游一下才能感受到乐趣。

李章伟:我是即将要将来,我的看法是消费金融三个核心关键:降低成本,获客渠道和风险控制,到一个新的市场,第一个要谦卑的看待这个市场,这个市场没有对错,是适应当地居民和当地消费者和环境,要谦卑的看待当地消费金融市场的特色和业务,这是我的看法。

李耀东:时间关系,我们的论坛就到这里了,再次感谢我们的5位嘉宾!

主持人:谢谢各位嘉宾,我们的会议经过了一天漫长学习交流的马拉松式的交流探讨,今天的会议到此结束!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上一篇>消费金融是蓝海?红海?还是死海?来听听他们怎么说

下一篇>中诚信CTO姚明:消费金融还存在三个挑战


所属专题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主编精选

more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耗时 203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