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消费金融

恒丰银行海外发展部总裁李徽徽:消费金融的挑战是好事

消费金融 零壹财经 零壹财经 2016-09-22 阅读:5968

关键词:银行消费金融

李徽徽表示,消费金融的挑战是好事,也促进整个消费金融的升级和发展,在挑战的基础上我们自己摸索出一条适合我们自己的道路才是最合适的。

9月22日,2016中国消费金融高峰论坛在北京富力万丽酒店正式开幕。本次论坛以消费金融的发展、创新合作为主题,聚集消费金融业内大咖在22、23日两天内展开讨论和研究。恒丰银行海外发展部总裁李徽徽发表演讲。

李徽徽认为,消费金融整个发展模式上主要需要思考几大问题:第一是获客与渠道,第二是资金与杠杆,第三是风控与效率,再者就是公司治理架构

首先需要思考的是:如何优化成本区间、收入在哪里产生、风险如何。再者,在资金和杠杆上需要思考资金杠杆的利用率,如何提高消费金融的杠杆使用。第三,风控效率上不要一味的把技术堆砌在一起,从定位的客户从来源渠道怎么样用技术手段和传统风险公司达到有机结合使风控更合理。第四,在公司治理方面可以采用银行跟互联网技术加上有场景的公司,三位一体这是最好的消费金融股东结构。

最后,李徽徽表示,消费金融的挑战是好事,也促进整个消费金融的升级和发展,在挑战的基础上我们自己摸索出一条适合我们自己的道路才是最合适的。

以下为演讲实录:

李徽徽:大家下午好,非常有幸参加峰会,也是临时得到通知,今天我分享一下对整个消费金融在中国发展的展望,前面嘉宾也谈到了关于消金各个细节的问题,我更多从宏观的层面来思考一下我们整个中国消费金融的发展模式和如何结合传统金融和互联网金融结合发展我们的消费金融。今天我从这几个方面谈一下我的思考,也给大家分享一下我们的对消费金融的认识。

第一块整个消费金融在整个发展模式上,这是我们几大思考问题:第一就是获客与渠道;包括场景化、包括线上线下O2O模式,这块我谈一下我的看法,第二就是资金与杠杆,消费金融面临很大的问题就是如何做到我的资金成本放低,但是我的杠杆率放大,为什么很多小贷公司出现资金紧张,包括我们为什么出现ABS,我们怎么样在信贷规模有效的利用资金,降低资金成本,放大杠杆,这是消费金融面临的核心问题。我们谈了风控,也谈了大数据刷脸,但是跟传统的风控技术怎样有效结合这是需要思考的。第四块就是公司治理架构,消费金融牌照两三年前开始推出的,最初以小贷模式存在,后来发展到P2P,传统银行也有消费金融事业部等等,现在也成立了消费金融公司,包括有P2P平台等等,最后就是人力、消费金融面临升级,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从这几个方面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认识和看法。

首先谈一下产品与获客,产品与获客就是三个R的模式,这跟传统金融一样的,其实很多消费金融公司在某种程度上怎么样跑马圈地,在我的思考当中追量在当下的环境下不是胜出的关键,不一定要重量而是要重质,要找到你的客群你的渠道和你的增值服务在哪?客户分群第一是基本指标需要什么样的客群,你的客户长什么样子,有一些P2P平台做大学生借款,有一些P2P做年轻屌丝一族,这些客群消费习惯和它的偿还能力指标是什么,这块是我们需要仔细的研究和做好的,第二部分是正确的渠道,现在大家过于重视线上渠道,但是消费金融以后的发展模式是O2O的模式,不能只依赖于线上。我们看了很多欧洲和美国的所谓的数字化银行和互联网银行,他们那边都有线下实体店作为实验,我们跟他们交流的时候,他们建线下店很简单一点核心是金融,金融意味着信任,有线下店客户的信任度会加大很多。在渠道这块O2O渠道是主流的模式,如何建立线下渠道使成本化最低需要另外思考的。现在一些渠道不需要任何的人工就是体验,这一块也可以思考一下线上和线下的配合。最后一块就是价值定位,这里面不仅包括产品风险定价等等,还有增值服务和客户体验,客户的需求是综合金融需求多方面的,在消费金融为主的环境下可以结合配套的金融解决方案,这是以后消费金融公司差异化的非常重要的一点。另外一点就是客户体验就是UI和UE,怎么样在在这块做到极致化,从上网到走到店里,每一步如何让它的体验达到极致化,综合三个R我们最后需要考虑:第一成本,不是最小最好而是优化最好,你的成本区间在哪里,这块很重要,第二块你的收益,除了利益收入,你的中间收入哪地方能产生,最后一个是风险,基于三方面的话你评估一下三个R用什么样的方式在消费金融胜出?

第二就是资金与杠杆,资金杠杆利用率,资本充足率不低于10%,如果注册资本10个亿,你最多贷款100个亿,第二同业拆入资金比例不低于资本总额100%,第三资产损失准确充足率不低于100%,这就限制了互联网金融公司所能利用的杠杆。我对中国的宏观经济有很强的研究,去年股票杠杆已经降下来了,今年要马上降房地产杠杆,那么中国三驾马车肯定要促进消费杠杆,使个人和企业的消费能力得到提升,这就依赖于消费金融公司通过杠杆来拉动。这一块大家要思考做样在三个现有条件下放大资金杠杆?传统的消费金融模式无外乎四个:自有资金、银行借贷、同业拆借、P2P。自有资金就就是ABC轮股权融资,比如说贷款余额有10个亿,把EPS一算我值100个亿,你给我100个亿吧。我们要看到消费金融的成长是健康和平稳成长,以质取胜,如果盲目的以风投或者A轮融资B轮融资并不是长久之计。银行借贷贷款利率基准利率上浮30%左右,也限制了消费金融公司的发展,银行借贷成本7-8%左右给我的空间太小了,我只赚1%太薄利了。同业拆借也在收紧,P2P国家在整顿,所以也面临制约,这四块限制消费金融的发展。

我们在用传统思维的资产负债管理,怎么从期限、利率、规模做一些匹配,但是我们如果以传统的思维考虑的话就落入一个陷井,我们无法逃脱10倍杠杆的限制。我们在传统的资本资产市场,我们应该加入资本市场思维,来提高消费金融市场资金使用率和杠杆,这块包括国家包括政府包括证券公司也在思考怎么样提供资金的工具提高资金的使用率。现在ABS比较火,但是它一般2个亿的规模才能发ABS,它还是初始化,信托卖点也不是很好,房地产不太热了,下面是否考虑消费金融风险比较分散。最后一块就是金融市场的衍生产品,结构化产品,包括一些期权,远期、掉期产品,这三块如果加重可能支持消费金融的杠杆,这块可能是政府以后需要思考的,怎么样提高消费金融杠杆的使用。

第三块就是风控与效率,现在我们看到一些运用比较好的高科技,线上流程,无纸化审批,包括面部识别,大数据应用,这些在逐步的使用,有待于监管能否进一步的放开,包括面签。传统的一些审批和风险的控制方法,是否可以跟高科技进行有效的配套和结合?我们跟美国的P2P公司曾经谈过,他们当时采用线上和平衡卡进行评估,他们在欺诈这块加入人工的席位,在高科技领域同时要考虑传统风险控制和高科技怎么样有效的结合,使得我的风险降最低或者最优,所以不要一味的把技术堆砌在一起,从定位的客户从来源渠道怎么样用技术手段和传统风险公司达到有机结合使风控更合理。

第四点公司治理,发展模式无外乎两种:第一种传统的金融机构,银行互联网公司包括传统的零售公司,在体系内部建立了消费金融部或者成立消费金融事业部,这是以前发展的模式。现在比较主流的是第二就是银行系的消费金融公司,产业金融公司,我觉得1和2消费金融的发展肯定往2这个方向靠,1的问题在于不管是银行体系还是传统的互联网零售机构的体系,如果运行一个消费金融公司会受限很多,如果作为一个法人机构运行的话,你的管控能力会得到很大的提升。在这个主流的模式上以后会发展的是什么,不是以产业为主,而是银行和产业进行结合的公司才有发展。银行跟互联网技术加上有场景的公司,三位一体这是最好的消费金融股东结构,银行有低廉的资金成本,有比较好的风控体系和流动性管理体系,这是银行的优势,互联网和大数据会有很强的科技互联网技术UIUE这些东西,第三就是传统的零售和互联网有大量数据海量数据包括平台流量等等。如果三位一体的股东架构将是消费金融公司胜出的主要环节,以后的话整个消费金融公司要进行一个整合,行业整合的时候三位一体的整合方向前进的消费金融公司会越来越多,这种公司胜出的可能性越来越大。最后一个是金融平台公司,是它不拥有客户也不需要场景,它是提供技术风险管控和渠道平台给到传统的金融机构和零售金融机构帮他们搭建消费金融体系,其实在美国的话有一家公司就是在做这件事情,用它的模型用它的技术用它的系统来做一个管理模式。这也是以后发展的方向,但是现在在国内没有太多这样的公司出现,这是一个比较好的领域可以深挖。

最后一个组织与人力,在组织架构这块,包括传统的银行和零售,大家可以看到如果设立一个消费金融,传统的组织架构偏向于产品客户客群还有销售渠道,把前台定位和客户接触的点,但是在互联网机构里面成立消费金融公司的时候会核心偏向于数据、技术和风险。哪种组织架构是最优的我觉得不一定,要根据你的整个消费金融的定位来决定你的核心部门和组织架构应该怎么设立。最后谈一下消费金融人力资源这块,我们面临的最核心的挑战就是人才,大家面临一个问题我想找一个人希望他既懂传统的金融产险,懂风控也懂资产负债管理,又希望这个人有互联网思维有开放性的胡思乱想的感觉,这种人才到哪去找?其实这种人才特别少,很难找到。但是你无法找到复合型的人才只能培养,可能十年过后这样的人才就存在了,其实我们在目前找不到这样的人才需要做一件事情就是按照它的专业机能分岗定岗,比如说你想找渠道的总经理,它偏线上或者偏互联网,你需要的人才是跟互联网有关的,如果你找一个产品和风控传统金融金融人才可能更适合你。我讲了消费金融的思考以及我对消费金融面临的困境和我们面临的挑战,最后收尾的讲一下:消费金融的挑战是好事,也促进整个消费金融的升级和发展,在挑战的基础上我们自己摸索出一条适合我们自己的道路,不一定要拷贝美国和欧洲,也不一定要向东南亚学习,只要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之路,我觉得消费金融的未来一定是最美好的,谢谢大家!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上一篇>马上消费金融CTO蒋宁:如果科技力量不够强,消费金融将面临极大挑战

下一篇>中国信托商业银行副总裁李章伟:从台湾金融机构角度看大陆消费金融市场


所属专题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主编精选

more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耗时 147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