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联网+

高盛做互联网金融是“自降身价”吗?

互联网+ 安的ANNELOVELLI · 金融之家 2016-08-30 阅读:3281

关键词:高盛P2P大公司

随着利率和营收前景变得更为艰难,华尔街投行的日子变得越来越难以为继,转型已经是迫在眉睫了。以高盛为例,该公司一方面加紧转型至基础银行业务,另一方面频频试水数字技术和互联网金融。
随着利率和营收前景变得更为艰难,华尔街投行的日子变得越来越难以为继,转型已经是迫在眉睫了。以高盛为例,该公司一方面加紧转型至基础银行业务,另一方面频频试水数字技术和互联网金融。

全球交易收入的萎缩以及美国的监管加强,导致像高盛这样的大投行,其投资银行业务收益不断下降。据路透社7月报道,今年第二季度财报中,该行整体营收下降13%,因除了固定收益、外汇和大宗商品交易以及债券承销营收较上年同期增长以外,其他所有业务的营收都在下降。

但即便在固定收益市场,即使是在英国公投后交易活动激增的情况下,高盛对这块业务的评价也是“具有挑战性”,原因在于低利率、政治不确定性以及经济成长担忧。

Evercore ISI分析师Glenn Schorr指出,高盛该季度的年化股东权益报酬率(ROE)仅为8.7%,上半年的年化ROE为7.5%,这完全不是高盛的风格。该数字是衡量银行如何利用股东资本牟利的一个重要指标。分析师预计高盛要弥补资本成本,ROE最少要达到10%左右。

但是,投资银行业务面临营收困境的,可不只高盛一家。

交易和投行业务“不可同日而语”

迄今为止,包括摩根大通(JPM.N)、花旗(C.N)及美国银行在内的其他华尔街大型银行,与高盛一样,虽然固定收益业务的表现比证券业务要好很多,但投资银行业务营收情况都不太乐观。

高盛第二季固定收益、大宗商品及外汇业务营收增长至20%至19.3%美元,证券业务营收下滑12%至17.5%美元,而投资银行业务营收下滑11%至17.9亿美元。

华尔街日报评论称,现实就是这么残酷:全球交易收入萎缩和监管加强已迫使像高盛、摩根士丹利这样的大公司逐渐撤出了昔日利润丰厚的业务,而资本要求的提高则制约了回报率。高盛集团2015年股本收益率为7.4%,摩根士丹利为8.5%,均低于两家公司10%的理论资金成本,与金融危机前这两家公司顶峰时的32.8%和23.6%更是不可同日而语。

像金融危机时刻一样,转型至更基础的银行业务

为了应对这一局面,与摩根士丹利在金融危机最关键的时刻的做法一样,高盛也已将业务重点转向更基础的银行业务,凭借着“高盛”这个响亮的品牌和声望敲开美国中产阶级客户的心,并且寄希望于这种品牌知名度克服其欠缺为中产阶级服务的经验。

毕竟,150年来,高盛的服务对象一直是富人及公司机构。这种举措令很多人感到意外,标志着资本市场业务已达到了一个转折点。

富国银行(Wells Fargo & Co., WFC)前董事长兼首席执行长柯瓦希维奇(Richard Kovacevich)表示:

“放在几年前,他绝对不会想到高盛和摩根士丹利会这么做。”

他又补充道:

“但是随着强硬的市场监管和疲软的客户活动挤压了交易业务收入,银行要么瘦身,要么尝试替换‘失去的利润’。”

和摩根士丹利一样,高盛也选择了后一种,即接受传统银行业务,只不过方式不同。摩根士丹利已将理财业务打造成整体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则希望从高净值的现有客户群体中获得更多收入。

除此以外,高盛也正在构建一张更大的业务网络,该公司挂出一块互联网招牌,以吸收普通美国民众的存款并向他们放贷,对昔日避之不及的欠富裕客户广开大门。

也做互联网金融?

2015年初的时候,高盛还卖力地帮助全球第一大P2P网贷公司Lending Club上市。半年以后,高盛自己也挤进了这一行业,计划为消费者和小企业提供网络贷款。

据英国金融时报,高盛在2015年6月的一份内部备忘录中称,公司从金融服务公司Discover Financial Services招募了一位高管Harit Talwar,以领导公司的新业务——“数字银行服务”。该业务没有员工福利成本,也没有固定资产开支。

与当下火热的P2P模式不同,高盛不会将贷款者和借款者的资金供需进行匹配,而是寻求直接从其纽约州特许经营的分支银行发放贷款资金给借款人。公开信息显示,截止到去年3月底,该分支银行资产规模为1280亿美元,主要为私人客户和机构提供贷款。

高盛希望新的在线贷款业务可以通过手机应用程序App来进行。据纽约时报报道,上周,高盛将其万众期待的在线借贷平台命名为Marcus,以纪念该公司创始人之一马库斯·戈德曼(Marcus Goldman)。据悉,该平台计划于今年10月推出。

高盛最初为消费者提供的贷款额或为1.5万美元至2万美元,与Lending Club、Prosper及许多其他在线借贷平台提供的额度一致。预估此种贷款可能为三年期或五年期贷款,目标客户群为优质借款人。

而在线借贷平台Marcus的团队也是早在2015年初的时候就开始筹备组建的。该公司雇佣了Discover的前任执行官Harit Talwar负责这一项目,还不断从Lending Club及Prosper处挖雇新人。如今,该公司可能已建成了一个100人左右的团队,堪称进行发布准备团队规模之最。

但这也不是高盛第一次触及互联网金融。华尔街见闻曾介绍,高盛近年频频试水数字技术和互联网金融。比如,高盛押注亚洲大数据业务将迅速增长,领衔对新加坡大数据公司Antuit Holdings Pte投资5600万美元;高盛还考虑投资新兴的P2P融资平台Aztec Money;高盛和IDG资本领投了Circle Internet Financial,Circle的创始人希望利用比特币的技术实现P2P支付服务的国际化。

今年4月的时候,高盛又爆出将进军印度互联网金融市场。该公司的20人的首席战略投资小组(GSPSI)近期已将其投资的视角从美国及亚太地区转向印度的互联网金融市场。

尽管这一行业依旧处于起步阶段,但分析人士认为互联网金融将会“一鸣惊人”。而印度投资似乎也都把目光转向了互联网金融行业。

印度互联网金融投资近年来发生了指数增长。据毕马威事务所的报告显示,印度互联网金融交易额从2014年的2.47亿美元增长至2015年的15亿美元。

这主要是由于规章制度、人口结构以及科技技术变化所带来的结果。许多互联网金融企业,如Paytm、MobiKwik、Capital Float和Faircent,都已经进入印度市场并在近几个月急速扩张,支付、转账、借贷等金融服务形式一片大好。

如高盛集团这样的企业巨兽把目光投向印度互联网金融行业,这对于企业家来说一定是一件好事。印度拥有着庞大而相对年轻的人口结构,势必将会为互联网金融带来更多创新,而一个强大的投资商也能成为他们最有力的助推器。

战略投资小组总经理Alokik Advani表示:

“我们并不是投资者,我们是客户。我们监测、分析、投资,并对我们选择的企业保持忠诚。”投资小组希望能够基于高盛集团投资产品成功的例子,和一些企业保持战略合作关系,并且以主导份额投资,甚至占据董事会席位。这个战略可以总结为三步:监测、商业化、投资。

近日,又爆出消息,称高盛砸重金1亿美元与互联网金融公司Fundation合作。Fundation于2013年成立,被业界认为是最有潜力的互联网金融公司之一。该公司CEO表示公司本周完成了与高盛集团的合作,后者将为其提供一亿美金的信贷额度用于业务开展。

但是,在互联网金融这块领域,显然高盛是欠缺经验的。不过,资本的世界历来是靠资本驱动的,相比于非银行借贷者,高盛具备显著优势。并且,凭借着响亮的名号,它也总能挖到金融界的顶尖人才,那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上一篇>汽车金融周报:58集团投资陆金申华,加码汽车金融;摩根大通推线上汽车金融服务

下一篇>毕马威发2016Q2全球Fintech风投报告:美国出现下滑 德国反超英国 网贷行业遇冷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主编精选

more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耗时 154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