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联网+

秦朔访问 | 宜信创始人唐宁:我们已越过“互联网焦虑”

互联网+ 秦朔 · 秦朔朋友圈 2016-01-13 阅读:3032

关键词:秦朔宜信唐宁宜人贷P2P网贷

唐宁:互联网金融市场培育要靠组合拳。根本解决之道是进行投资者教育,资产配置就是很好的教育内容。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秦朔朋友圈”(qspyq2015),经作者秦朔授权零壹财经编辑后发布,本文较原文有所删减。

 

“金”和“融”都是中国的本土字根,但“金融”的概念却不是古已有之,一般认为19世纪后半叶才出现。按照1937年《辞源》的释文,“今谓金钱之融通状态曰金融。旧称银根。各种银行、票号、钱庄,曰金融机构。”可见金融的本意,是作为服务主体的“金”,在发挥“融通”功能时的状态。“融”在中国是明亮、溶化、流通长远、和谐的意思。融通、通融,都意味着无滞碍、不偏执、不隔离。

 

可是,长期以来,中国的金融供给,却是充满滞碍、偏执、歧视、隔离的。大量企业和个人在正规金融部门融不到资,所以各种形式的高利贷大行其道。而正规金融部门也是一肚子苦水,金融是管理风险的行业,不是慈善救济,“你提供不了抵押物、又没有征信记录,我当雷锋容易,你还不了钱怎么办?”

 

中国需要普惠金融和互联网金融,让金融服务以民主主义的便利方式走进寻常百姓家,中小微企业。但大量的P2P平台跑路和财富管理公司的违约事件,又让人们对于金融放开的风险大担其忧。什么是真正的普惠金融和健康的互联网金融?在宜人贷(宜信旗下的个人信用贷款与投资理财P2P网贷平台)去年12月登陆纽交所上市,成为纽交所中国互联网金融第一股之后,我约了宜信创始人唐宁访问交流。1973年出生的唐宁2006年创立了宜信,“人人有信用,信用有价值”就是他创办公司的初衷。

 

逼出来的创新

 

 

秦朔:宜人贷去年底在美国上市,你们也成立十年了。你创业,是因为看到中国金融供给与需求的极度不匹配吗?

 

唐宁:当时的情况是,我做了十多年天使投资,投了一个叫达内的企业,做IT培训、再就业培训、职业培训。 我发现学生希望边学边付学费、或者先学后付。达内自己试图做一些提供信用的解决方案,但毕竟不是专业的,最后我自告奋勇去帮他们解决这个问题。

 

信用,其实就是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学生四年之后想继续学,做更好的自己,从意愿讲我觉得是靠谱的。他学成找到工作,腰包更鼓了,还款能力也有保障。很多人讲life time value,也是说你一生中在比较早的节点赢得收获更重要,所以大学生是金融服务供给的理想人群。

 

我先去找银行,说这是个很好的服务人群,结果他们不去做。我就用自己的钱,解决第一批100多个学生的问题。每个学生学费也就是1万元出头,这是逼出来的创新。

 

帮扶小微,人人有信用,信用有价值

 

 

秦朔:十年下来,宜信对中国的新金融,有哪些推动?

 

唐宁:一个是普惠金融。通过理念创新、模式创新、技术创新,推动中国普惠金融的发展。原先银行不愿提供的,由我们率先做出来,几年就展示出良好的运营成果,更多机构就加入了。

 

把小额信用资金,用创新模式,送达传统金融体系所未能覆盖的最后一米的人群,在实践之中建立信用,这非常非常重要。十年前是没有“小微”这个词的,都是说中小企业融资难。我们当时提出帮扶小微,开了先河。

 

另外,从模式上讲,如果没有P2P模式的突破的话,那可能也就是理论上的探讨,如中国是不是信用社会等等。宜信发明了这样一个模式,推广了这样一个模式,最终让这个模式“登堂入室”,阶段性上画了一个句号。

 

还有技术创新。就是把信用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结合到一起,“窥探中国人的信用密码”。到底什么样的人有信用?如何让一部分人先信起来?宜信是有贡献的。

 

最后,我们在财富管理方面的业务线,不仅能满足未被传统金融体系覆盖的小微、工薪阶层、学生、农户,也能覆盖到高净值人士。由产品驱动到客户需求驱动,宜信持续不断地给客户讲资产配置的逻辑,给他们上课。这方面我们不遗余力,可能不叫O2O,叫O and O(online and offline)更准确。

 

越过互联网焦虑了

 

 

秦朔:我也研究互联网金融,我自己就很矛盾。我觉得金融的供给应该是能帮到一切人在一切可能的方向上成长,这样的社会才会生生不息的。但是我也看到大量不规范甚至坑蒙拐骗的互联网金融。你怎么看?

 

唐宁:P2P这样的模式,风险首先就是道德风险,如果借款人是虚假的,一个借款需求被用了无数多次,或者是交易资金跟平台资金合谋跑路等等,那风险就大了。要靠组合拳。根本解决之道是进行投资者教育。资产配置就是很好的教育内容。

 

 

秦朔:最近你们在纽交所上市,在现场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唐宁:我和同事们都挺激动的,我们算是这个行业的先行者。我们上市的审核过程比较长,主要原因是我们的模式比较新,需要反复确认。由于我们上市了,接受了最严格的考核,其实也是为大家铺了一条路。

 

 

秦朔:互联网金融竞争还是蛮激烈的,大家都看到了财富大爆炸以后的历史性机遇。阿里系的蚂蚁金服在发力,平安金融也提出移动化、社交化、场景化、专业化的“四化”。你是不是有新压力了?

 

唐宁:我们还好,越过互联网焦虑,过了。为什么呢?其实,互联网公司用任何单一的数据源,甭管是网购的还是社交的,拿来去做几万元贷款的信用风险判断,也很危险。我们试过,不能用单一的数据源,就进行几万元的信用风险判断,不可能。

 

几个不同的big data的数据源放在一块儿,也不管用。它们必须要和成百上千上万用交易数据结合才管用,比如说和践约守信的数据、违约失信的数据......结合起来才管用。这些数据源是互联网大数据的数据源,还有传统金融、新金融的这种数据源,被整合到一起,才能够生成有效的风控模型,去判断这几万元的信用风险,它是不是靠谱。

 

所以整个金融创新中,各有自己的优势不同。假如说我在自己所谓的生态圈中,对某类客户了解很多,那么我可以提供很多的服务,也帮助他更好地享受我的其他服务,我觉得这是很好的模式。

 

各种服务都有生态场景,没有任何一个生态圈拥有所有的数据。个人客户、小微客户、线下客户、线上客户,场景越来越丰富多彩,越来越多元,不大可能谁一统江山。

 

我们还有一个想法,金融是非常细分的:都叫小,都叫微,200万,20万,2万和2000万,对应的是完全不同的客户群、完全不同的需求,应该用完全不同的风险控制手段来去解决。所以要找准自己的定位。试图去横扫一片,试图把所有人都打死,所有人都覆盖,我觉得这是比较难的。该焦虑的也焦虑完了,想清楚这件事,还有好多要做的,所以也就不焦虑了。

 

十年后可能没有互联网金融这个词

 

 

秦朔:未来3-5年宜信会是什么样的?

 

唐宁:我们当年有一个三乘以三的规划,就是“三个三年”计划——“夯实基础,两翼齐飞,遍地开花”。每个阶段,普惠金融、财富管理两个大的品牌及其他子品牌,都会有相应的发展重点。第三个三年之中,有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就是说要成为一家公众企业,所以说这算是超额完成任务。

 

再往下走来讲,无论是普惠金融,还是财富管理,应该说都是刚刚开始。离非常成熟的市场格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比如,普惠金融一直要到农村去,针对个人信用和针对小微企业信用的识别要能通过数据方式、在线实时完成信用审核和风险控制。

 

在财富管理方面,一个就是说资产配置的逻辑深入人心,同时真正的资产配置应该是全球资产配置,所以我们会大力推动国际化。

 

我自己在想,可能十年之后互联网金融这个词都没有了,因为所有的金融都是由科技支撑的。不遗余力使用这样的技术,能够让金融更好。

 

 

秦朔:金融领域,特别是民营化、新金融色彩浓厚的领域,有大量的企业家精神存在。你认为金融的实质是什么?好的金融的实质是什么?企业家精神在其中发挥什么作用?

 

唐宁:我觉得金融人的梦想,应该说通过更加合理的资源配置,真正能让德才兼备者,能够去获得更多的资源。就是让钱作为一般等价物,给到德才兼备、有担当的人,给到实体经济手中,让钱发挥最大的效能。我觉得这是金融人士的终极梦想。

 

如何找到德才兼备、有担当的个体和实体?如何利用理念创新、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走出一条金融创新之路?这样的责任感,会一直激励我们思考和实践。

 

所以说,我觉得金融为百业之首,对其他所有行业的赋能型产业,因此金融业是责任行业,不仅是自身的责任,还肩负了社会的责任。

 

一个好的社会,核心是能让人们拥有自我发展的机会公平。好的金融,应该是能够为每个有能力的人提供创业、创新、发展必须的资金和金融服务。我在宜信的一本内刊里看到,经过9年时间积累的大量客户数据,并通过大数据手段全面掌握客户画像,宜信认为,衡量普惠金融成功与否,要看是否——尽可能快、以适合的额度、以可接受的费用——向用户放款。宜信的“3小时放款”应运而生,它能做到优质客户在资料齐全并完成进件的情况下,无需离开营业部,3个小时内即可进行合同签署并收到借款。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上一篇>银监会部署2016年工作:支持设立消费金融、汽车金融公司

下一篇>支付宝春晚红包应用“咻一咻”今日亮相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主编精选

more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耗时 178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