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联网+

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大变身:银行转身搭建平台生态圈

互联网+ 王梁锋 · 恒生电子 2016-12-06 阅读:5898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银行贸易融资电商平台互联网

到目前,供应链金融已经进入3.0 版本,即“N+1+N”模式。3.0版不再由银行与核心企业主导,而是依托平台“1”,服务供应链的两端的众多中小企业“N”。

随着社会化生产方式地不断深入,市场竞争已经从单一客户之间的竞争转变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与此同时,由于赊销已成为交易的主流方式,处于供应链中上游的供应商,很难通过"传统"的信贷方式获得银行的资金支持,而资金短缺又会直接导致后续环节的停滞,甚至出现"断链"。在此背景下,供应链金融应运而生。

供应链金融是在整条供应链运作的基础上,银行通过对供应链整体经营状态的评估,为围绕核心企业的上下游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把单个企业的不可控风险转变为供应链企业整体的可控风险,最终提升整个供应链核心竞争力,达到三方共赢。

国内银行供应链金融模式的演进

供应链金融的本质是通过信息共享消除非对称性,从而降低融资成本。我国供应链金融脱胎于贸易融资,最早由深圳发展银行于2006 年正式提出。经历近10 年的发展,供应链金融先后经历了以供应链核心企业信用为主的线下“1+N”1.0 版本;整合核心企业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线上“1+N”2.0 版本。到目前,供应链金融已经进入3.0 版本,即“N+1+N”模式。3.0版不再由银行与核心企业主导,而是依托平台“1”,服务供应链的两端的众多中小企业“N”。

国内银行供应链金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如果说2013年是互联网金融元年,2014 年则是在线供应链金融元年。2015年5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明确表示鼓励商业银行、商业保理机构、电子商务企业开展创新的供应链金融服务。传统的行业龙头公司,利用多年深厚的行业资源,转型做供应链金融的服务平台;阿里巴巴京东以及苏宁等电商平台,凭借多年积累的平台大数据,成功切入供应链金融领域;同时供应链金融业也让众多小贷公司、第三方支付、保理公司以及P2P平台看到了新的利润增长点。这些银行的潜在竞争对手,都想从供应链金融领域分得一杯羹,可以说供应链金融已经站在了互联网+战略的风口。

也许是经历了多年的互联网行业大潮的洗礼,银行业这次对于供应链金融风口的把握不可谓不快,2014年平安银行从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管理四个层面入手,发布了“橙E网”平台,继续巩固自己银行业供应链金融领域领先的地位,同年招商银行也推出“电商平台和物流行业在线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银行凭借雄厚的资金实力、成熟的金融业务运作体系、完善的支付结算系统以及多年积累的行业优质客户资源,已经站在了供应链金融的第一梯队。但是与此同时,银行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信息技术落后,无法实时掌控供应链关键信息;现有的准入体系以及风控措施无法适应供应链金融业务需求,审批流程复杂,效率低下;本位思想严重,缺乏适应市场的创新供应链金融产品等。

国内银行供应链主流业务模式比较

随着现代互联网不断发展,线上化、去中心化已成为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发展趋势,既能满足供应链金融“短、频、快”的服务需求,也能帮助银行更好地实现信息及风险的实时监控。下表对目前国内国有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供应链金融产品进行了整理。

从上表可以看出,目前国内绝大多数商业银行仍停留在“1+N”2.0模式,彼此的产品范围、服务内容等方面已趋相同。由于供应链金融产品复制性强,可以很快被学习。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在供应链金融产品设计理念上并没有绝对领先优势,竞争的关键在于能否在满足供应链金融“短、频、快”的业务要求的同时,实现全流程的风险实时监控。

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转型3.0模式的难点及问题

1.供应链各方系统缺乏兼容性


在线供应链金融服务需要企业的ERP系统、物流系统等和银行的供应链金融平台对接,实现数据的实时交互。但不同企业的数据接口往往不一致,兼容困难,且目前大部分国内银行供应链金融系统基本上是银行内部的独立操作系统,互联网化程度低,主要依靠线下数据录入,同时需要客户线下提交审批材料加盖公章,意味着审批过程还在线下进行,这大大降低了供应链金融的运作效率。

2.信息的不对称性和保真度存疑

由于银行获得的供应链的共享信息都是由各节点企业的内部信息系统提取或集成的,出于利益方面原因,各节点企业可能会隐藏一些风险性信息和涉及商业秘密的信息,或是伪造数据等方式骗取银行的授信额度,产生道德风险。

3.审批的操作风险

目前,商业银行的在线供应链金融业务尚属于新兴产品服务,在业务审批过程中可能存在如审批人员权力范围界定不清、操作流程不规范等一系列问题,还需要不断试错,在线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审批操作将会随着在线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不断发展而成熟规范。

4.贷后管理的风险

由于供应链上的企业往往所在地分布广泛且分散,银行在质押物出入库和审查等方面的操作监管难度较大,因而很大程度上银行只能依赖于第三方监管企业或者物流企业。然而与不同地区的物流公司和仓储企业合作,还是给银行对抵押物监管操作等方面带来很大挑战,比如风险预警的缺失和滞后。

5.系统安全方面的问题

在线供应链金融绝大部分数据存储在云端,存在网络攻击、信息泄露等风险。一旦遭受攻击,商业银行的商业机密、客户个人隐私都将暴露于公共平台。

6.法律政策的不完善

对于新兴的互联网金融,目前我国的法律法规在此方面还处于起始阶段,法律法规界定的模糊以及空白容易给银行造成风险。作为新兴事物的在线供应链金融,业务所涉及的参与主体较多、业务流程复杂多样,一旦供应链金融业务活动中银行与客户出现纠纷,很难做到“有法可依”,从而给银行带来一定的麻烦与损失。

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未来发展战略转型

1.垂直化、差异化战略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的供应链金融产品同质化程度较高,只有发展垂直化、差异化战略,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根据不同行业、不同类型客户,设计个性化专业化的在线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才能提升客户的忠实度,提高业务的市场竞争力。

2.组织流程创新

商业银行应根据供应链金融平台业务的发展需求,突破传统的组织架构、管理模式以及绩效考核体系等,进行创新改造来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需求,比如通过无纸化电子文档,线上审批,从而缩短审批流程;通过设立独立的交易银行部门,来负责供应链金融产品的落地等等。

3.专业化智能化平台构建

构建专业的在线供应链金融操作管理平台及其他配套设施,在线实时管理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各个环节,与客户企业数据互通,提升客户体验及业务效率。同时建立在线供应链征信数据档案,以此对供应链中的企业进行自动化的征信筛选,获得优质的供应链金融客户群体。此外,通过大数据的累计分析,对不同的业务构建不同的智能模型,优化参数设计,完成批量数据操作,降低人工操作失误率及人工成本,实现在线供应链系统的自动化及智能化。

4.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

未来互联网金融的竞争主要是互联网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竞争,仅仅拥有金融知识或者互联网技术已经不能适应当今时代发展的需要,商业银行在人才招聘、人才培养上需要注重复合型人才的选择。能够熟练处理应对大数据,掌握互联网技术,同时具备良好金融知识储备的复合型人才将是未来商业银行争夺的对象。

>>>2017年1月10日,首届零壹财经新金融年会将在北京举行。本次年会,零壹财经将发布Fintech发展指数报告、互联网消费金融年度报告与网贷行业双百亿俱乐部报告等多项成果,同时将首次公布“新金融致敬书籍”,向那些影响了新金融成长的经典书籍致敬,并发布“2016年度十大新金融好书”。会议详情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上一篇>保监会持续强化万能险监管 叫停6家公司互联网保险渠道

下一篇>B2B供应链平台Tradeshift获桑坦德银行投资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主编精选

more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耗时 207ms